电容器的特性
今期笔者将会延续上期,为读者介绍电容器的特性,其次亦会详细解释一下电容器的运作。
各位还记得上一期将电容器储电及放电的实验吗?有没有想过为何实验结果会是这样呢?在解释这个结果之前,
笔者必须讲解另一个重要的课题──电位能
(Electric potential energy)。
不 知道各位有没有见过公园的瀑布水池呢?水流会由瀑布的顶部流到下面的水池或河流,这情景可以描述为水流由上而下的流动过程中,水流将本身的位能
(Potential energy)释放出来。在电子线路的情形也是一样。举例说,在电子线路内每当电流由电池流经线路内每个组件的时候,电流内的电荷(Electrical
charges)便能将所?载的能量消耗在该组件内,情形就好比瀑布里的水流经由某个高度流到另一个较低的位置一样。而最后,当电流通过所有组件之后,电 荷内的
所有电位能便完全消耗掉,情形就好比瀑布的水到达水池或河流。
在物理学的定义里,电位能的单位为焦耳(Joules)。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电压(Voltage),所描述的是电流内每个电荷所?载的电位能(Joules per coulomb)。
对电位能和电压有所认识,才可以进一步解说电容器的运作。
在 上一期的实验里,当电流流经电容器的时候,电容器会阻隔电流之余亦会将正电荷储起。
随着电容器的电压跟电池的电压变得接近时,电流便会渐渐减弱,亦令 LED的光线渐渐减
弱。而到最后电流停止, LED的光线亦会随之消失。这时候,电容器的正极便会储存了正电
荷,而负极便储存了负电荷。将电池掉换为电阻器之后,由于线路里再没有其他电源或组件
拥有 同样的电压,因此电容器内的正电荷便会向外流出,形成电流,遂令LED再次短暂发
光。当正电荷流到电容器的负极时,会中和当中的负电荷。而当电容器的两极 电压变得相等
时,亦代表所有正电荷经已完全流出,因此电流再度停止,令LED的光线又再一次消失。
图右 : 将上期的实验简化为图 a ) 那样。电池不断放出电流 图 b) ,直到电容两极间的电压相
等 图 c) 。然后将电池拿走,换作电阻器。于是电流再一次出现,由电容器的正极流向负极
图 d)。当电容器两极电压变得相等时,电流便消失 图 e)。
至于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乃是因为两块金属片之间并没有任何导电体相连。而两块金属片
之间的电位能不同(两块金属片正好连接电池的两端),于是当电 流到达金属片时电荷便会
停留在金属片上,即使之后再没有任何电流到达金属片,电荷仍不会流走,而能量便以电场
(Electric field)的形式储在电容器内。
解答了上期所问的问题后,接下来会再进一步深入介绍电容的特性。量度电容器能储存电荷
的容量的数值称为电容值或电容量,单位为法拉(F)。在实际电 子线路应用上,通常只会用pF或μF(p=10-9,μ=10-12)。电容值的大小,会受以下因素影响: 1.
电容的结构:
|
1. 电容的结构: 电容器由两块金属片组成。金属片的面积和两块金属片之间的距离都会影响电容值。从图可以看到,若是将两块金属片的面积加大,由于储存电荷的空间加大了,电容值就会随之而增加;相反,若果增加两块金属片之间的距离,令两块金属片之间的电场强度减弱,电容值便会减少。 |
C为电容值,A为金属片面积,d为两块金属片之间的距离:(a) 若A增加三倍,C亦会增加三倍;(b) 若d增加三倍,C便会减少三倍。) |
2. 电介质/介电材料(Dielectrics):
|
今期的内容可能较为学术性,对部份读者来说较为深奥。但读者需要明白,电子学也是科学的一种,任何实验结果背后都有一套理论去解释这些现象。因此, 笔者为
大家解答疑问的时候,少不免需要接触到一些科学理论。读者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校内的有关老师求教。笔者日后会继续努力,以生动的方式讲解各种 有关电
子学的理论。下期笔者会继续谈论电子组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