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大票国产手机厂商都在跟风iphone X争相推出“刘海屏”,然而缺乏3D摄像头人脸识别功能的国产手机必须仍然加上指纹识别功能。要么采用背部或侧面指纹,要么采用屏下指纹。这样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屏,似乎是为了刘海屏而刘海屏。

北京时间6月20日凌晨,OPPO在法国巴黎举行Find X发布会,正式介绍了这款进军高端的旗舰机型。这一次Find X彻底去掉了指纹功能,采用跟iphone X几乎一致的3D结构光方案。

oppo

据介绍,OPPO Find X搭载了高通骁龙845处理器,CPU主频为2.8GHz,GPU为Adreno 630,配备8GB内存,后置1600万+2000万像素双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为2500万像素。

屏幕方面,OPPO Find X采用了曲面全景屏,屏幕尺寸为6.4英寸,分辨率为2340×1080,屏占比达到了93.8%,视觉效果出众。

此外,OPPO Find X还搭载3D结构光技术,支持人脸识别。这项技术的原理是结构光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体表面后,由摄像头采集。根据物体造成的光信号的变化来计算物体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进而复原整个三围空间。

最后,Find X跟VIVO NEX类似,采用5倍无损变焦潜望式镜头的方式来解决前摄问题。

此前笔者就透露过,为OPPO提供3D结构光技术的,正是诞生于深圳的3D传感领域领军企业奥比中光。

从OPPO官方提供的信息来看,奥比中光为OPPO提供的3D结构光技术可应用于安全支付、三维重建、AR、游戏等众多场景。

从2D到3D,3D sensing市场成爆发式增长

目前包括华为、OPPO、小米都在大力投入到3D sensing中,采用的技术路线跟iphone X类似,都是3D 结构光。VIVO则很早就押宝全面屏+屏下指纹技术,看来是走的另一个技术路线。 2018年5月10日,OPPO在深圳南油举行 5G&3D 结构光技术媒体沟通会,算是国产一线手机品牌中最早公布其3D sensing进展的公司。

2017年,苹果在iphone X中去掉Touch ID转而采用3D 传感技术的Face ID还是对整个手机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部分Android阵营也开始转而采用苹果类似的3D传感技术,不过由于关键器件被苹果垄断,3D传感技术在Android阵营的大规模普及可能要到2019年。在此之前,有不少厂商采用2D摄像头+指纹的方式来实现部分的人脸识别功能,但这种方式并不安全很容易被破解。

g1

3D传感技术市场预测 (来源:Yole Developpement)

自2015年的Surface pro4开始,包含联想、华硕、Google等品牌也尝试推出3D感测功能的手机。目前3D传感只在手机正面,和摄像头一样,未来一定在背部也会有3D传感的模块。据产业链了解,预计2019年Apple会大概率上马后置3D传感。并且背部由于对于感应距离的要求更高,后置3D传感模块的各个环节asp也会高于前置。

咨询机构Yoledevelopment预测,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可以预见的爆发式增长,3D成像与传感市场将从2016年的1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0亿美元。用于消费电子的3D成像与传感市场将从2016年的2000万美金增长至2022年的60.58亿美元,CAGR达到158%。Gartner则预测,到2021年,40%的智能手机将配备3D相机。

g2

展望2018年,TrendForce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预估,全球智能型手机3D传感器渗透率将从2017年的2.1%成长至2018年的13.1%,苹果仍将是主要的采用者。

一些具有3D传感功能的Android手机已经少量投放市场,比如去年发布的AsusZenFoneAR,但是这些型号并没有像iPhoneX那样使用传感器进行面部识别。先前联想与华硕曾推出搭载GoogleTango模组的手机产品,但市场反应有限,直到2017年iPhoneX导入TrueDepth相机模组,才使3D传感重新受到市场关注。

g3

虽然华为荣耀在2017年发布的V10号称全球首款“散斑结构光”手机,但只是在手机上增加了一个摄像头配件,谈不上真正商用的3D 结构光Android手机。

奥比中光成全球第一家安卓3D传感供应商

奥比中光手机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公司自 2015 年底便开始启动手机前置3D 摄像头项目。历经近两年的研发之后,在IPHONE X发布前,奥比中光就研发出了应用于手机的3D传感摄像头,成为全球第一个给安卓手机送样的厂商。

和iphone X一样,FIND X 3D结构光最重要的应用首先是人脸解锁和安全支付。虽然2D摄像头也可以进行人脸识别,但是因为它采集的是平面的二维人脸信息,也就相当于记录下的是人脸照片,那么就有通过照片来破解的可能,因此搭载2D摄像头的安卓手机,虽然可以用人脸识别来解锁,但是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支付功能依然依赖于指纹识别。而3D结构光的问世,使手机在身份验证方面更加便捷、高效,基于奥比中光提供的技术,Find X可实现0.1秒3D人脸解锁。

此外,基于3D结构光的人脸支付,安全性也会更强,因为3D结构光采集的是人脸的红外特征信息和深度信息,也就是说收集到的是一个三维的立体数据,因此用照片是无法破解的。同时3D结构光的识别功能不会受到暗光环境影响,即使是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也能采集到各个维度的精准信息。而奥比中光的解决方案,则对强光下的3D人脸识别,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也就是说奥比中光为FIND X提供的3D结构光技术,无论在任何光源条件下,都能够完成3D人脸识别的功能。因此,find x也成为第一个抛弃了指纹识别,由3D摄像头来实现识别认证功能的安卓手机。

据了解,目前奥比中光在3D传感领域的专利高达四百多项,居全球第二。而比想象中更早的是,早在iphong x发布之前几年的时间,奥比中光就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

3D传感产业链分析,谁更具优势?

据了解,iPhone X的3D传感模组主要是由LG旗下的电子零部件制造商LG Innotek供应的。要在手机中采用3D传感实现人脸识别等应用,还必须搭配主芯片中的“神经引擎”(neural engine)算法。所以高通目前正在联合Himax提供3D解决方案,去年高通宣布下一代骁龙处理器将支持红外3D感知技术,并且联合Himax(奇景光电)推出了三款基于Qualcomm Spectra ISP技术的摄像头模块项目,其中就一款是就是基于结构光3D传感技术的摄像头模组。由高通提供算法技术,奇景提供模组。高通似乎还与信利也进行了合作。而传闻中的小米7或将首发搭载。但是有消息称,因高通的软件调适进度落后,脸部识别成功率偏低,小米搭载3D脸部识别功能的机型可能将延至第三季推出。

虽然高通+奇景的3D传感方案是目前安卓阵营当中相对更为成熟的方案(其内部的DOE/WLO等多个核心器件都是基于奇景的自有技术),但是受限于需要采用高通的骁龙845芯片或者更新一代的芯片,所以三星、华为等厂商的旗舰手机可能不会直接采用,而是更为倾向于开发自己的3D算法。

据称华为已经完成3D摄像头相关设计,目前接收端已经完成挑选。预计在4月份发射端供应链可形成,预期今年下半年旗舰机中华为Mate11将会首次搭载3D摄像头相关功能。有传言称,华为的3D算法将由自己提供,光学部分由舜宇提供。不过也有消息称玉晶光已打入华为,跻身为华为3D传感接收端镜头供应商。

g4

而台湾联发科(Mediatek)也打算以APU供应商的角色加入3D传感战场,打算以卷积神经网路(CNN),通过类似于苹果的神经引擎来支持生物辨识。目前联发科已经投资了奥比中光,联发科全新的P系列芯片平台将支持奥比中光3D传感摄像头。

得支付宝者得天下

奥比中光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芯片、光学、算法、SDK整体一套都是自己团队研发。从奥比中光近期公布的与苹果iPhone X的3D传感对比结果来看,奥比中光的3D传感模组已经达到了接近iPhone X的水平。

在中国市场,类似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案已经成为手机用户刚需,也就是说“只要支付宝认定哪种3D传感技术够好,就会被中国市场认可。”巧合的是,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成为了奥比中光投资方,这有可能进一步左右手机厂商对3D传感供应商的选择。

实际上,奥比中光创始团队2002年就开始做3D传感器相关研究,到2013年创业时,已经在这一领域深耕了11年。

2015年,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芯片MX400流片成功并量产销售,随后,第一批奥比中光的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ASTRA成功量产,这一技术不再被国外巨头垄断,奥比中光也成为继苹果、微软、英特尔以后,全球第四家,亚洲第一家,能够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的厂商。

“随后,我们就开始做手机3D传感方案。我们相信大的3D传感器能做,小的3D传感器也有机会做。当时做了相关的市场与产品调研之后,奥比中光就开始切入手机领域。手机对3D传感的要求是最高的,一旦手机做进去之后,几乎所有的物联网硬件都可以使用3D传感器,包括AR、VR,无人机、机器人、无人店、新零售等。”

据了解,2017年底,奥比中光的手机3D摄像头,就被拿来与业界标杆iPhone X进行了对比。对比数据显示,在功耗、分辨率、帧速、3D立体视频、3D渲染,以及在20-50cm距离识别时,两者不相上下。但在距被摄物50cm-70cm这段距离以及强光环境中的识别精度,奥比中光的表现效果甚至要优于iPhone X。

如何将3D模组成本做到15美元?

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蔡卓邵表示,结构光模组大约须要20~30美元上下的零组件成本,而这些成本是否可以给厂商带来同等值的效益回馈,这是厂商须要思考的一部分。

g5

iPhoneX的光学中枢系统成本 (来源:Yole Developpement与System Plus Consulting)

据了解,目前双摄模组成本目前约在12-25美元,是单摄像头的1.5—3倍;iPhone所使用的双摄规模更为高端,成本预估超过30美元。此外,双摄象模组的组装良率比一般模组要低5%—15%。对于Android阵营来说,未来其结构光模组至少要做到15美元左右,才有可能挑战iphone X的系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