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我们联系我们
动态信息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市场动荡不安,太阳能厂商如何存活?

发布时间:2012-6-14

关键字:太阳能 

太阳能面板价格暴跌、全球经济遭逢严峻考验、以及新技术面临效能提升挑战等等的问题均使太阳能制造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中。GTM Solar Summit邀集了各方专家就现况提出个人见解,并试图勾勒出产业将在何时走出低迷,以及了解整体产业的未来走向为何。

 

Shyam Mehta,市场研究公司GTM Research的太阳能产业资深分析师提出业者最关心的话题:目前经济衰退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有足够的动能来催化市场并逆转现在的颓势?

国际电子商情GTM太阳能市场

 

市况分析

 

太阳能电力系统公司REC Solar的美国区常务董事Jan Jacob Boom-Wichers认为:“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在市场出现更多需求前,将会有一些厂商提前退场。要想改变现况则唯有提高使用端的能源成本,如此才能让太阳能光电成为值得投入经营的事业。”

 

太阳能电池制造商JA Solar美洲区总裁Jonathan Pickering则表示:“眼下产能几乎是实际需求的两倍,再加上整体环境是达尔文式适者生存的世界,大者恒大的效应将会更为明显。” Jonathan补充,目前朝着提升产品质量方向迈进的市场趋势,将在未来六到十二个月内加速此一状况的发展。届时,有实力的厂商会变得更强,而能力不足的公司将会被快速淘汰,进而带动一波并购潮。另外,近来使用率的提高,有可能是产业复苏的迹象。

 

国际电子商情GTM太阳能低迷至何时

 

而Canadian Solar公司的总经理Alan King指出:“我想目前应该是状况最惨的阶段,已很难再有什么更糟的事会发生了,我们的预测,大约在今年第四季,公司应该有机会能够转亏为盈,目前市场价格约比成本超前六个月。”针对目前有些制造商被当前的惨况伤得很深的情况,Alan King说:“他们藉由贱卖库存的方式来尽快取得现金,但这样的厂商也将快速地从市场上消失,我们已经闻到市场上即将进行合并的气息,也将看到部份公司关门歇业的景况,未来也免不了会出现收购的局面。因此我认为2012年接下来的几个月和2013年的前几个月都将是太阳能产业经营相当困难的时刻。”

 

整合制造系统(turnkey manufacturing system)生产商Schiller LLC公司常务董事Mark C. Willingham表示,他们公司的看法迥异于其它企业,“我们就像是处于末端的狗尾巴一样,大狗本身现正处于熟睡状态下,狗尾巴当然也就摇不起来了。”不过他也强调:“我们开始看到一些商机。目前,众厂商正忙着投入提高产品效率的相关事务,但技术研发所做的努力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收到投资效益的,因此厂商转而投入老旧资产的汰旧换新和等待设备自然更换周期的到来。这些需求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不过预估应该会在2012年底或2013年中出现。”

应对策略

 

为什么REC公司可以持续在欧洲制造商中维持大厂的地位?Boom-Wichers说:“REC今日仍能以欧洲重要厂商之姿在市场上继续存活,主要是公司在2008年做了一些有远见的决策:我们狂砍了50%的成本支出;积极投入流体床反应炉法(Fluidized-Bed-Reactor;FBR)的技术研究,并藉此新技术以少于80%到90%的能源来进行硅产品的制造。另外关闭挪威的硅晶圆生产线也是公司的重要决策。”不过Boom-Wichers也强调,公司所有的决定都是在相当艰难的情况下评估后所做的决定,“毕竟我们要打的是一场硬仗”。

 

JA Solar公司的应对方式则是进行企业变革,由单纯销售太阳能电池的角色转换成模块制造商。Pickering说道:“这件事的发展过程还颇负戏剧性。在2010年第一季,我们仅销售了2MW的模块,而到了2011年第四季出货量则暴增为180MW。我们相信这样的成长趋势将会持续下去,公司整体营收中来自电池与模块的比率也将日趋平衡。”由于模块是经由众多电池的组合而成,因此模块的商业模式也可依循着电池的销售业务来进行。Pickering表示:“虽然角色转变了,但我们对市场的经营模式仍旧锁定企业对企业(B2B)的这种伙伴关系,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生产世界级的电池及模块,并继续维持B2B的经营策略。”

 

Canadian Solar公司的King表示:“整体市场并没有大到可以让我们只专注某一个领域,但我相信与我们合作的伙伴们都是最好的一流人才,让公司能够提供多样化、高效率、具成本效益、且优质的产品,藉此公司就能以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优势来满足客户项目的各种需求。”

 

Schiller公司的Willingham则表示,该公司2012年的表现应该也会不错,因为在2011年好成绩的挹注下,将可协助Schiller顺利走完2012年并为2013年带来一个较好的开始。对于如何填满未来六、八、甚至十二个月的销售订单,Willingham认为加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解决之道。他说:“这种伙伴关系有助于摊销初期因投入更好产品之开发所产生的递延成本。而更令人关注的问题则是晶硅制造的劳动成本有着持续上涨的压力。”因此Willingham预测整个产业将会为此而转向采用更多的自动化设备来提升生产在线自动化的水平,近而达到降低劳动成本之目的。

 

发展方向

 

专家们一致认为,不论是产业中的那个环节都会越来越朝向标准化作业迈进,因为此举可在降低成本的好处下制造出质量更佳的产品,并且不会牺牲各自产品差异化的公司策略。

 

终端市场的重心将会逐渐从欧洲转向其它市场,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美国、拉丁美洲、澳洲、东南亚和其它地区,都是厂商计划转移的新目标。因为此刻并没有哪一种商业模式或单一市场在可以位居主导地位,未来发展端看当地市场的需求,以及是否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融资模式而订。不过模块产品将会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多,包括系统整合厂商、EPC供货商、公共事业开发商、住宅用安装业者等都会需要模块产品。

 

在客户端方面,专家们表示,市场需求将继续带动厂商专注于降低成本和增加良率,并藉此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务质量,而且目前看来业界并未有典范移转(Paradigm Shift)这种经由重大变革而产生新的产业结构与领导者的情况发生,而是透过越来越快的前进步伐来逐步提高整体效率,如Boom-Wichers所说“更高的效率是厂商存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