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集成电路产业 高峰论坛 半导体行业现状 电子模块
2015泛珠三角集成电路市场推介暨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据了解,“泛珠三角集成电路市场推介暨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多年来已经成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盛会之一,《国际电子商情》记者也第一时间参与并报道了这个高峰论坛。从技术发展方向到资本运作,本次高峰论坛的干货颇多,值得关注。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首先登台发表讲话,他认为,35年来,深圳在自主创新不断取得胜利的条件下,使得整个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进步。“深圳的经济质量是非常好的,这么多年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通讯、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军工、智能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都获得推进。上一周深圳举行第一届创客周,参会人数接近20万,还有13个分会场,参会人数接近6万。”高国辉表示,之所以深圳有这么大吸引力,是因为深圳文化允许失败,愿意大家共同创新。他同时表示,集成电路对于“互联网+”是重要的基础产业,未来要和美国、欧洲竞争,集成电路必须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贤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贤则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表示,2015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第一季度销售额是685.5亿元,其中设计业增长了25.6%,“跟过去比较我们的市场增长率还是喜人的。”陈贤表示,尽管增长幅度很大,但是目前市场的主动权还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2013年我们进口的产品,是来料加工、保税区、进料加工占贸易绝大部分。虽然我们市场很大,但市场占有率不乐观,我们关键的产品和核心产品,还没有进入主流市场。”陈贤认为,现在国外的半导体业并购的额度和步伐比国内快很多。中国半导体业再不做强做大,在未来的市场上很难竞争。
“中国半导体协会现在在做什么?我们在做135的规划,尽管已经有了《纲要》,但是市场变化很快,我们要在顶层做出有力的调整和补充。关于优惠政策,因为国务院取消行政和非行政审批后,但是最近出了一个25号文,对于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个是生产企业中的晶圆制造认证已经做完,今年封装企业的材料怎么做。这个事情要等待一下,初次以外我们协会也给有关部门提供优惠政策,扩大到整个产业的建议。”此外,中国半导体协会将在国家大基金下面做好项目推荐,推荐企业好的有关项目。
魏少军博士:中国及国际半导体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魏少军理事长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魏少军理事长则介绍了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最近我们刚刚去硅谷参加了麦肯锡举行的半导体2.0论坛,邀请了全球最顶尖的半导体CEO。他们今年做了一个专题,‘不仅赢在中国,而且要和中国一起赢’”。魏少军表示,国外的半导体公司都非常关注中国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
他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有了1000多亿的针对集成电路的大基金,看上去不少,但其实就是200亿美金,建两个生产线就没了。“我们确实需要集成电路,我们离开集成电路的基础和核心,我们的信息产业就无立足之地,这个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进入成熟的状态。之所以说成熟,主要有几个标志:
1.全球增长率在放慢。
从全球来看,集成电路的平均增长已经进入5%左右。“从1999~2014年间,中国IC设计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7%。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制造业和封装业也有两位数的增长。但是跟全球比差距太大,设计业加起来也就是1000亿,跟3000亿美金的全球IC设计业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
2.对集成电路的投资开始出现大幅下滑
魏少军表示,现在硅谷有很多创业孵化器,基本上都是在投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互联网,投集成电路的比较少。“由于投资的减少,硅谷在过去15年中只批准了一个FAB的建立,是一个实验室的生产线。”
3.上市公司的数量在大幅度下降
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进入成熟期后,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目前还集中在低端市场,“今年第一季度,我们进口的集成电路价值平均7.7美金,我们出口不到3毛钱。”魏少军表示,如果仅仅依靠自己来发展,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可以继续向前走,但是时间上可能等不得。“集成电路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产业,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非常多,怎么能让技术、资本两个轮子都能转起来,让其转得更好。靠自己的力量一点点积累,这个速度太慢。”
“我们现在很多基金拼命想收购外国的公司,可以收购,但是收购的过程中为什么不能花在国内公司,把600强整合成200家?”魏少军认为,这主要考验国内的企业家的发展思路,是否能够放下小农意识,真正通过整合走向产业化发展。“除了投资外,还要打造龙头企业。在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第一名占据行业90%,剩下份额被瓜分。”
深圳科创刘锦:深圳集成电路产业报告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刘锦副主任就深圳集成电路产业情况做了报告。她指出,深圳未来将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布局、构建产业支撑体系、保障措施等进行加强和完善,对低功耗SoC芯片、信息安全芯片,传感器、RFID、MEMS、生物芯片、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嵌入式CPU、FPGA、DSP设计,LED、LCD驱动与指纹识别芯片设计,电力电子、智能仪器仪表芯片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实施在重点产业化的应用工程,她还提出了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刘锦副主任
刘锦表示,深圳的集成电路产业有后发优势,因为市场和产业基地在这里。深圳是直辖市之外,唯一成为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的城市。本地基金,现在也在积极的筹划和推动。还有一个优势是深圳的赛格、华强北以及庞大的物流消费渠道,这里是全球的IC集散地。另外深圳的证券市场也为集成电路的发展提供了资本支持。
光2014年,深圳科创委就支持了240个项目和团队,资金额达到了4亿。“很快会交付一个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在留仙洞那边,我们还有一个创新大厦,3万平米交给科创委给我们集成电路的空间使用。”
与全国相比,深圳半导体产业结构,设计业是独大,深圳的产值连续两年排第一
在2014年全国的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深圳的海思和中兴微也排到了前五
2014年度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销售额前25名。一些企业现在尽管还比较小,但是也代表新的模式推动集成电路传统产业。
深圳半导体制造主要有三家,目前还不算多。中芯国际今年推了8英寸生产线量产。
刘锦表示,深圳有8所院校在做人才培养,累计博士有91个,硕士有300多个。集成电路在先发国家是成熟的、高大上的行业、技术人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除了资本的密集度,还有知识的密集度。
2015年的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十大预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的机遇与挑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院士郝跃则分享了,未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根据摩尔定律,芯片集成度在40年的时间内增加了一千万倍。
主流的半导体公司的工艺路线图,到2017年,主流半导体制造企业都将进入10nm区间
摩尔定律的作用是这六条,郝博士认为,摩尔定律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一方面微电子技术发展规律相当清晰,另一方面我们找不到改变摩尔定律的路径,因为产业发展路线太过明晰,所以我们只能在现有的规则下面前进。”
在全球前20强半导体公司中还没有中国企业
我们去年电子信息制造业14万亿的产值,但是利润率只有4.9%,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手机利润率仅3.2%(中兴利润率2%)苹果利润率占了90%(国外公司不看GDP,而是看利润率)
摩尔定律走到最后,确实难度非常大。主要原因是高端集成电路基本面临停滞状态,投资成本不断增加。预计今年,整个公司投入,年初估计,投入最大的是TSMC 117亿美金,英特尔投了100亿美金,三星要把西安的FAB扩展到每个月6万片。而中芯国际的投入是16亿美金,比这些国际大佬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摩尔定律到了22nm以后设计成本会不断增加。所以未来摩尔定律每一年翻一番。
摩尔定律到了22nm以后设计成本会不断增加。所以未来摩尔定律每一年翻一番。
“摩尔定律出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例子是2014年天河二号计算机仍然排在全世界第一,2013年6月高端计算机我们仍然是最快的。这个可能我们高端CPU研发严重滞后,基本上不知道未来高端CPU怎么走。”郝跃博士认为,美国、日本不会不研发高端CPU,最大的可能是,他们没有更好的运算器来支撑更大速度,原来的CPU堆叠发展的意义显然不大。所以后摩尔时代最主要的挑战,一个是保持高速度、另一个是把功耗降下来。
在制造工艺方面,不少专家认为到2020年,7纳米将会是摩尔定律的终点。但是英特尔认为7纳米完全没问题,而且不需要在光刻技术上做大的改进。三星也宣布研发了3.2纳米技术,这表示摩尔定律还将继续持续下去。只不过在经济上坚持不下去了。
从FinFET技术来说,同样性能情况下,功耗比过去降低50%,这意味着未来提升功耗是很重要的问题。
中国基础不好,制造业应该怎么发展?郝跃博士认为,如果还是沿用INTEL、TSMC、三星的技术路线走,中国没什么希望。“我们去TSMC考察过,我们追赶希望不大。我们在制造业工艺方面出路不多,我还是给国家进言,应该考虑新的技术路线。如果跟随别人的脚步,确实没多大希望,包括光刻机,和三大厂商基本上差距不是一点。”
郝跃博士认为,未来中国半导体业应该在新材料方面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在材料方面可以有所突破,受TSMC的启发,选择型外延技术,TSMC已经作为主流。TSMC现在采用的材料虽然还是硅,但是对SiGe来做沟道材料。TSMC的工艺是用选择型外延技术生长Sige在沟道材料上去。成本没有多大增加。”
据介绍,IBM去年宣布投30亿美金在7纳米技术,以及量子计算、神经突触、碳纳米管等新技术上面。
特别是IBM正在研发的神经元类人脑芯片,集成了54亿个硅晶体管,2.56亿个突触,晶体管数目是54亿个,但是运行功耗是65毫瓦。
郝跃博士认为,未来敢于接受新技术的挑战,要发展硅基和其他功率器件的优势,材料和工艺必须要紧密结合。
华登黄庆:新形势下,中国集成电路的投资机会
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黄庆
“在中国投资集成电路我们做了10年,这个事情做起来很艰难,但是一年比一年好。”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黄庆表示,半导体指数型的增长,造就了硅谷的崛起。从一开始的成长率是20%以上,到现在只有5%。
半导体公司如何在成熟市场成长?只能通过争夺市场份额,争夺的办法就是并购,于是国际巨头纷纷通过并购来应对。
因为只有大公司在玩,国际上针对半导体的风险投资在大幅下降。从90年代到现在,每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量,越来越少。上市没有出路,只有并购。
“为什么我们投资半导体?因为中国市场还在增加,红色这一片,是中国半导体市场。绿色是国外的半导体市场。中国半导体一直在成长,这个是中国的机会。”黄庆认为,中国半导体市场在10年中成长了5倍,这是其他市场没有的成长。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大的资本并购在中国半导体业出现。特别是紫光收购了展讯和RDA后,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黄庆表示,目前华登投资最多的是设计、装备和制造,追赶摩尔定律仍然是主线。“但是追上TSMC比较难,他们往前进的速度太快,他们是集团军作战。为了研发可以买一个150million的设备,这样的投入都是国际巨大的公司在做。中芯国际买一台光刻机,需要美国商务部的审批,理论上美国商务部可以知道我们的所有订单。”
但是中国半导体业目前还处在不是靠创新,而是靠廉价替代的状态。这也造成中国半导体产业不赚钱。目前成功的半导体公司如展讯、RDA、格科主要的产品还是服务山寨市场。“但是到了今天中国的山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米、华为这样的公司。今天整个半导体的一半是给手机产业链供货,其中一半以上的公司是中国公司。”
黄庆认为,类似于小米、华为这样的系统公司成熟以后,需要的是能够带来高附加值的产品。所以这些一线客户的成长会带动国内芯片厂商的产业升级。“所以中国今天成立的半导体公司还比较吃力,包括展讯要进入主战场还比较吃力。我们投资的格科微,我们算了一点的是用它的产品是6亿台手机,虽然出货量很大,但是全是VGA的摄像头。所以今后5年,中国半导体公司要努力进入主战场。”
除了手机、平板等主战场外,IOT时代也有非常大的机会,有众多小的设备,需要很多小的团队研发。这些设备需要非常多的芯片支持,这也是目前非常值得投资的产业。
“在全球前前后后我们投了480多家,有90多个IPO”这是华登国际投过的产业链,其中中芯国际也投入。设计公司无数,从传感器到CPU、到无线通讯多媒体,前前后后投了70多家。从半导体投资界是史无前例的投资额度。“今后几年我们会更大力度的投资半导体。”
除了半导体产业,包括大疆、迈瑞、创维等系统厂商背后都有华登的身影
“两年前,我们做了一个目标,10年以后有多少上市公司?今天新三板开了以后,我们估计会上100个。我们认为过了5到10年后没有中国半导体的概念,而是世界半导体的概念。将来会有更多公司变成中国控股的公司,他面临的是市场限制。可以吸收全世界各项人才。这样的公司才是全世界Tear 1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