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中国手机市场 手机消费 国产手机 电子实验室模块
自2011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市场经历了4个急速发展的年头。也正是这4年,小米崛起,华为愈强,国产手机百家争艳,三星被拉下王座。但5月11日,IDC公布的最新数据宣告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旧时代的结束,再维持高速增长已然不可能,维护好既有用户才是关键。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市场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较上年同比下滑4.3%,这是6年来的首次。这也意味着,国产手机厂商在“荒蛮时代”以量取胜的策略已然行不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新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最新的IDC报告数据如下:
201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数据(百万部)前5名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率
IDC中国区研究总监王吉平先生总结了如下四点(小编顺便用大白话解读了一下):
1.在过去5个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第一的位置四度易主(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子品牌盛行,没有品牌忠诚度可言);
2.需求提前释放,2015年第一季度进入调整期(市场极速成熟,4G换机潮峰值已过,大者恒大马太效应加剧,小品牌穷途末路);
3.智能手机消费升级,更多厂商瞄准中高端产品(低端已经打成红海,市场饱和度高,国产厂商剑指中高端要份额);
4.厂商纷纷减少渠道中间环节利润,面对客户更加直接有效(渠道变革,电商、线下实体店取代运营商、代理商等传统渠道);
5.以智能手表Apple Watch、全息眼镜HoloLens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以及重度游戏娱乐类设备正在成为电子消费新宠(小编自行添加的)。
一边是出货量数据出现6年来的首次下滑,一方面是华为、小米、OPPO、中兴中高端新机扎堆发布,智能硬件消费市场将被打开?新消费时代要来临了吗?
手机消费新时代
IDC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只有9880万部,相比上一季度下降了8%。业内人士称,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显著减速主要是受首次购买用户减少的影响。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研究总监Tom Kang表示,在中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90%,这意味着在中国希望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都已经实现第一次购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手机换代升级的时期。言下之意,智能手机制造商在中国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为手机升级换代的消费人群。
IDC中国区常务董事凯蒂·福柯(Kitty Fok)表示,中国往往被当做一个新兴的市场,但事实是在中国绝大多数出售的手机都是智能手机,就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那些成熟的市场一样。正如这几个成熟的市场,增强现有手机用户忠诚度,同时划分用户人群,是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获得更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一个趋于成熟的市场,找好定位人群是关键。在美国市场,iOS第一季度占比36.5%,同比上升。在第一季度新的iOS用户中,有11.4%用户是从Android转换来的,在去年同期有超过14.6%的Android用户转换成iOS用户。而在新的Android用户中,只有5.9%的用户是来自iOS,相比去年同期,这个转换比例达9.8%。而传统上,IOS是高端的象征,安卓由于系统的碎片化和体验相对较弱,被认为是中低端的象征,就算是安卓系的龙头老大三星也日薄西山。所以,把握中高端,抓住消费水平较高的用户群才是关键。国产手机亟需改变思路,从做大变做强。
回到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年轻80后陈先生就是这个市场的典型。陈先生目前使用的是苹果iPhone 5S,他几乎每两年更换一部手机。他目前正打算入手iPhone 6。他说:“之所以买iPhone是因为系统体验好,用习惯了,用不回安卓。第一台智能手机是安卓,当时觉得很炫。我以后可能还是会买苹果的手机,如果华为等国产品牌能推出一款不错的手机,我也会考虑的。”
中国台湾地区的代工企业和硕(Pegatron)首席财务官(CFO)林秋炭表示,大陆的智能手机市场两极分化严重,要么是苹果高端品牌,要么是非常低端的产品,中端品牌生存非常艰难。三星在一份声明中称,“虽然有迹象表明爆发式增长的中国智能市场今年将降速,但8.85亿中国手机用户中的大部分还在使用中低端智能手机,因此即便中国市场出现饱和,但升级换代还是给高端手机留下相当大的空间。”
不难看出,中国智能手机消费市场正进入新的消费时代,决战中高端的战斗已经打响。谁能率先抢占这个地盘,谁才能最终胜出。不然只能与深圳山寨手机企业一样消失在竞争的洪流中。
李总理的见闻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L克强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值得一提的是,L克强在众多企业员工争相牌照合影时见状,询问众人:
“你们都用什么手机啊?”
“苹果”、“三星”、“华为”、“小米”、“锤子”,众人争相回答。
听完回答之后,总理感慨了一句“还是苹果跟三星的多啊。”
不难看出,目前国内的高端手机市场被苹果、三星牢牢掌控,国产手机品牌少有能够撼动2者的王位。据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在中国城镇的份额高达26%。不难看出,在中国市场,尤其是消费水平与对手机认知较高的群体中,苹果仍然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中国消费者,尤其是消费水平较高的群体,对高端机的需求十分强烈。
国产手机星火初现
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去年华为“Mate 7”的意外成功无疑是国产手机冲刺中高端打响的第一战。凭借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实力,国产中高端手机已逐步走进了消费者的家门。近日来,华为、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品牌最新的旗舰机普遍定价在3000元左右,要知道这一门槛曾是以往本土厂商不敢逾越的。相比于两三年前的普遍折戟,国产手机厂商制造工艺成熟,用户基础逐渐牢固,国产手机厂商这一次与苹果、三星掰腕子底气十足。
不论是华为P8的极致美与媲美iPhone的一体成型做工,还是中兴努比亚无边框旗舰机Z9,依然“发烧”的小米安卓旗舰小米Note 顶配版,或是“薄如蝉翼”的Vivo等,国产手机在制造工艺上已不输甚至领先国外高端品牌。而软件优化上,用心做手机的魅族和情怀爆棚的锤子更是做到了安卓手机的极致,“完爆”三星。收购Moto的联想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Moto X系列口碑也普遍优于三星。此外,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等国产手机都以具备足够的实力。华为、中兴的专利已打破国外第品牌的专利强,几万项专利为自己赢得了足够的话语权。最后,不要忘了国产手机在运营商方面的绝对优势。
事实上,国产手机不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已具备冲击中高端市场的实力。如果有良好的口碑积累和足够的用户认可,品牌溢价自然水涨船高。“发烧”与“走量”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国产手机似乎已经做好了迎接新消费时代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