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联想全球誓师大会 联想三驾马车 联想互联网+ 电子设计模块
联想总裁杨元庆在自己前不久开通的社交微博中写道:“谈互联网+,再次说到我们要用新模式应对环境变化:刚入职联想时,我骑着自行车在中关村送货,那时候硬件好就行。现在用户需求多元化,硬件强大不够,软件要跟上,服务还要给力,客户才认你!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消费者对联想的品牌认知是一个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中年男人”,这个形象在PC时代很好用。但在年轻化、消费化、社交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联想沉稳的“中年大叔”形象不再奏效。从市场因素来看,联想在手机业务上也出现了“中年危机”。
联想的各个业务虽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整体而言,联想并没有到安全阶段,仍处在危险边缘;现在是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果联想不主动破局,未来连机会都不会有了,如果自己不挑战困难,未来连困难都不会有了。
基于此,杨元庆在联想全球誓师大会北京站宣布了联想的重大转型战略: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公司,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转变。
“我们必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惦记着田里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不被淘汰。”杨元庆表示,也给各“三驾马车”定下了硬指标:
PC业务:实现7000万台的销售目标,冲刺23%的全球市场份额;
企业级业务:实现破50亿美元营业额,把IBM丢掉的市场抢回来;
移动业务:智能手机销售额突破1亿台,实现盈利。
此次,联想提出在策略上要进行转型,转型的重要战场是社交媒体。杨元庆表示,社交媒体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他要求经理以上高管至少开通一个社交账户“开门迎客”。
从创立的30年来,联想经历了贸工技、多元化、专注化、国际化、多元化等不同的时期,在这些发展过程中,联想构建起了关系型和交易型的双模式,这是联想制胜的法宝,也是联想的基因。
联想将打破公司长期以来以功能划分的大兵团(PC、企业级、移动等等),围绕着用户细分市场,建立小团队。业内人士认为,联想此次组织架构的调整是历史性的,首次打破联想组织上大兵团的疆界,对联想内部每个业务单元来说都将是巨大的挑战。
对于三十而立的联想而言,从单项全能到“硬件+软件+服务”三项全能,这是一次巨大的转变,也是传统厂商发出的转型最强音,种种举措也证实其在市场竞争中未有丝毫松懈。
对于杨元庆来说,亦师亦父的柳传志的完美卸任留下自己去挑战天空的极限。
如果小米是一只轻装上阵的兔子,可以灵活地在一个领域里闪转腾挪;那么联想像是一头熊,虽然也可以奔跑,但必须要考虑到更多的重量和责任。
联想的产品线是业界最全的,业务非常丰富。多年来,联想凭借自己的战略三|角理论打了不少胜仗。这三|角包括:一是看市场前景;二是看核心竞争力;三是资源。
善制造,重渠道一直是联想的优势,这家日趋国际化的厂商在其产品端的打造确实颇有特点,其深厚的产业链把控能力和经验也被不少行业人士奉为经典。而现在,在品牌营销端,联想愈发时尚和活泼,互联网营销手法已日渐老道。而在产品产业链端,联想种种举措也证实其未有丝毫松懈。
实际上,我们细看一下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更多的确实是来自于其品牌、制造、产品运营这些“硬”方面,拿联想自己人的话就是:这是一种端到端的整合,也是联想的独特模式。
对于产业中的后发者,往往需要借助这类手法对现有体系中的引领者进行超越。这在很多传统的产品中比如复印机、相机、PC已经得到了体现。联想在PC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成为了市场的老大。
但是,联想缺乏互联网创新基因,这是软肋也是软实力的缺失。在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大趋势下,缺乏创新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逐渐消失。这点与小米模式恰恰不同。
其实,联想有一个造势很久叫“神奇工场”内部项目,借此打造新的互联网创新基因,加快了整个企业内部互联网的转型。联想内部管它叫做“轻骑兵”,带着进击的使命。今年4月1日正式运营,基于互联网模式运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产品。
互联网子品牌成了传统厂商转型的一剂良药,种下一颗种子比收货一块金子更珍贵。联想要造一个内部的小米,有了“神奇工场”基因构建智能生态圈事半功倍。
杨元庆也反复强调内部创业:“Lenovo高管论坛依然不能少了“创业精神“的话题。这是一直存在在联想DNA里的元素,联想和联想人,都得有破旧立新永不满足的劲头,有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如果今天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状态,那明天就只剩被动挨打。摆正姿态,我们都是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