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鸿海注资夏普 眼球计划 鸿夏恋 电子实验模块
据日媒获悉,台湾鸿海精密工业最早将在3月向经营重建中的夏普提出包括出资在内的经营支援提案。据悉鸿海考虑在智能手机用液晶面板生产方面与夏普合作,但是夏普是否会接受提案仍很微妙。
鸿海与夏普在2012年3月就鸿海以每股550日元,合计约670亿日元收购夏普9.9%的股份达成过共识。之后由于夏普股价大幅下跌,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最终未能实现出资。
在经营情况再次恶化的背景下,以夏普3月20日收盘价238日圆计算,“1股550日圆”的出资提案等同溢价131%。夏普发言人接受访谈时表示,截至目前为止鸿海尚未向夏普提出要重启入股协商的要求,且若鸿海提出“1股550日圆”的出资提案的话,就会和鸿海重启协商。
然而鸿海似乎希望通过新的提案来重新推进谈判。
鸿海的宣传部门20日承认提出了提案。虽然并未透露详细内容,不过预计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将于近期访问日本,与夏普和主要日本主要的银行(瑞穗银行、三菱东京UFJ银行)展开磋商。提案中可能包含向双方共同运营的位于堺市的液晶面板工厂出资等内容。
鸿海在20日发表的声明中指出,郭台铭重申鸿海投资夏普本社的关键在于能否“参与经营”。关于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声明中指出“除了投资外,还在开展技术提供等多种多样的合作”。显示出希望与夏普在技术等层面广泛开展合作。
郭台铭甚至将开天价、亲登门、赴日洽谈,鸿海为何对夏普念念不忘?笔者认为鸿海夏普情节以下几方面原因:
1.鸿海与夏普已经展开过多方面合作,是多年的生意伙伴有非常良好的关系基础;
2.鸿海想要夏普的IGZO(氧化铟镓锌)技术,这块技术目前最强的还是日本厂至今还没有得到;
3.要想与日韩和日渐崛起的国产面板厂商相争希望向苹果供应面板,面板核心技术就是鸿海的心病;
4.在11屏3网2云4G新时代中,提供IIDM-SM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补强面板短板有利于抬升鸿海整体竞争力。
上次谈判为何破裂被三星捡了便宜?
在夏普上一次陷入经营危机的2012年,鸿海也曾提出过援助。在2012年3月与夏普签下资本业务合作合约,以每股550日元价格对夏普注资9.9%。但是随后夏普股价一度跌至100日元左右,双方在各方面都未能达成一致,导致合作谈判停滞不前。
事实上危机之前,夏普与鸿海合作多年,夏普获益更大,得到资金和出海口,鸿海没有达到主要目的。郭台铭一是想拿到面板厂的主导权;二是想拿到夏普的技术。他想以最小的代价拿到控制权,结果落空。
更让郭台铭感到“吃了闷头亏”的还有来自于对方管理层的多变以及“倒戈”竞争对手。
此前,当夏普宣布将与全球最大的制造商鸿海缔结伙伴关系时,这家日本领先的LCD制造商便招来了一些仍相信日本握有强大制造实力和高科技优势人们的批评声浪。日本政|府曾劝说夏普加入日本显示器公司(索尼、东芝、日立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而组建的公司、简称JDI),但夏普拒绝了这一邀请,决心与鸿海展开合作。
对于鸿海来说,一家历史悠久的日本制造商吞下了它的骄傲,竭力与自己一起创造全球电子制造市场的新标准,仅仅这一态度的转变已经说明了对鸿海的信任。让我们联手打到三星电子!——郭台铭曾向夏普前任会长町田胜彦如此表示,并为此筹措了约1300亿日元资金。
从鸿海与夏普启动谈判的2011年6月到鸿海决定向夏普堺工厂出资的2012年3月,郭台铭一直在和町田胜彦(2012年3月之前担任夏普董事长,2013年6月起担任特别顾问)进行谈判。郭台铭曾对町田信赖有加,并对町田表示夏普如果和鸿海联手将打败韩国三星电子,希望一起大干一场。
然而,从2012年夏季开始,町田出现在谈判桌上的次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片山干雄(2013年6月之前担任董事长)。之后片山开始忙于和韩国三星电子以及美国高通等企业开展合作谈判,与郭台铭的谈判对象又变成了奥田隆司(2012年6月之前担任社长,现任董事长)。
“这不是和以前说的不一样吗!”据称以性情急躁而闻名的郭台铭曾经怒摔烟灰缸和矿泉水瓶,还曾在紧要关头取消与夏普社长奥田隆司和会长片山之间的会谈。
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1年6月1日町田到香港地区与他会面,主动提出“连手对抗韩国三星”,片山也用同样的话打动了他,第二年3月的资本合作协议本有“含堺工厂液晶面板事业,不准让三星加入”的字样,但契约不能有这种条件,于是以口头约定。但随后的事|件发展是,夏普接受了郭台铭视为“宿敌”的三星电子的注资。
再次受挫的夏普,卖|身还债
夏普的有息负债截至2014年底约为1万亿日元。而显示财务健全性的资本充足率仅为10%左右,比例较低。2014财年,太阳能电池等亏损业务计划追加生产设备等等的减损处理。因此,最终亏损额与300亿日元的最初预期相比将大幅恶化,超过1千亿日元。
最终盈利的中期经营计划也就此触礁,体现财务健全性自有资本比率也毫无疑问会继续下滑,中期经营计划基本破产。
业绩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液晶面板的战略失误。在争夺大客户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小米的订单方面陷入苦战,与日本显示器公司等竞争对手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交货价格也出现下降。此外,曾预测市场将扩大的平板电脑液晶面板增长也低于预期。
而在液晶电视领域,夏普也误判了市场动向。在美国推出众多机型的战略未能发挥作用,而在日本国内,超高清“4K电视”的商品化进展缓慢。高桥社长说“将在各地区寻找新战略”,但电视机业务的盈利正在世界范围内恶化。
夏普在向2家主要交易银行寻求资本援助的同时,计划通过第三方定向增发等方式筹集约300亿日元。有可能请求持有夏普3%股权的韩国三星电子等国内外大型电子企业出资。加上2家主要交易银行,希望获得近2千亿日元的资本,以重建财务基础。
夏普将在5月中旬确定经营重建法案。首先将讨论缩小电子零部件基|地。三原工厂(位于广岛县三原市)将在年内关闭。此外,开工率下滑的福山第1~第3工厂(位于广岛县福山市)也成为关闭的候选对象。三原和福山两个基|地的员工总计约为2千人。这是该公司首次关闭日本国内的主要工厂。
此外,夏普还考虑撤出光伏电池业务,将推进选择买家的工作。夏普的电视业务计划撤出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市场。将出|售墨西哥的电视工厂。
夏普此前采取了裁员3千人以及撤出欧洲家电业务等举措,但并未带来盈利的改善。今后需要调整基本还没着手的日本国内业务,甚至要招募3000日本国内自愿退职者。
夏普如今的深陷亏损泥沼,要想在5月中旬确定经营重建法案需要募集大笔资金,这就给了鸿海重新抢亲的机会。
鸿海的野心,面板超越三星
郭台铭近日在深圳接受采访中除提出注资外,还详细说出对夏普的要求、经营重建的具体方案等内容。另外除夏普外他还提到了与其他日本电子厂商的合作情况。早在去年,郭台铭发炮拒绝承认自己是那个“要吞并日本公司、窃取技术、欺骗夏普的台|湾人”,更是直呼被夏普骗了。
但事实上,对于技术、对于面板,鸿海的野心早已经不是秘密,为了让富士康打造能超越韩国巨擘三星电子的技术实力,这家台湾电子业大厂早已布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EMS(电子制造服务)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从未放弃其对显示产业的介入。”调查机构NPD Display Search研究人员指出,如果鸿海仅停步于组装产业,对主要的零部件无法掌控,则将无法在产业链中实现自身增值。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掌握上游话语权,鸿海集团几年前就在内部建立了一项“眼球计划”的商业计划,该计划意在整合包含触摸屏与显示屏在内的所有与眼球相关的零部件。
鸿海内部人士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眼球计划以移动设备及电视显示屏为主要焦点,对移动设备显示屏而言,包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以及触控模块,对电视显示屏而言,包含液晶电视显示屏。在公司内部,鸿海还为此成立了鑫成、业成、业鑫、睿士达、天亿科技等一条龙“眼球事业群”部署。
“鸿海对于面板领域的投资其实很多年前就开始了,最初的群创就是台湾面板五虎之一,后来在金融危机中上演蛇吞象推动与奇美的合并成为全球面板三强,再加上对夏普10代线的整合,在面板领域鸿海已经布局多年。”吴荣兵对记者表示,目前鸿海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从产能看,群创目前排名仅次于韩国三星和LG,这两年有机会盈利。
但鸿海面临的一个窘境是,之前布局的面板多为主流产品市场,也就是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已经非常成熟且增速明显放缓的面板市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尺寸超高清液晶电视等市场的快速成长,鸿海此前的布局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市场的需求。
目前,在增速爆炸性增长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更多被LGD、夏普、Japan Display等日韩品牌掌握。尽管苹果在推动核心部件的“去三星化”,但是鸿海旗下的奇美却并不是赢家,比如在New iPad的订单中LGD占据了70%的份额,而在iPad Mini的面板中也是LGD和台湾友达成为主力出货商。
并且,据台湾产业链人士表示,在核心技术上,鸿海仍面临着储备不足的问题。
夏普情节:鸿海技术短板渴求
此前,由奇美电子、天亿显示科技及深超光电三家液晶面板制造商为鸿海客户提供移动装置用显示屏,由于缺乏制造低温多晶硅及移动显示用高分辨率面板经验而让鸿海头痛不已。据了解,鸿海多次希望通过投资夏普以取得其对深超光电及天亿显示科技的技术支持。
事实上,夏普对鸿海的吸引力正是来自于这种对技术短板的渴求。不仅因为夏普堺10代线50%的产能,还有夏普的移动显示面板领域,鸿海一直希望能获得夏普独有的IGZO技术,这已经成为双方此前入股谈判中最为重要的砝码。
鸿海还是想要夏普的IGZO技术,相信在谈判当中,这块技术目前最强的还是日本厂。但是,夏普不会把IGZO技术给鸿海,因为夏普对鸿海的依赖在减弱。2011、2012财年,夏普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转让IGZO技术。还有夏普面向腕表型等可穿戴终端开发出了可大幅削减耗电量的新型面板技术。与智能手机等使用的现有液晶面板相比,耗电量可减至千分之一。
此外,除了要应对三星等面板厂商的竞争,鸿海还需要警觉正在崛起的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今年面板厂的业绩还可以,随着中国大陆多条8.5代线量产,面板价格可能会急剧波动。”吴业内人士表示,要弥补移动显示面板的短板,鸿海需要对现有的面板业务进行全新的整合,这才是鸿海眼球计划的主要原因。
据日经消息,鸿海于去年11月宣布将在台湾高雄兴建一座智能手机用中小尺寸面板厂,且预计于2016年下半年量产,目标为供货给苹果(Apple),惟因鸿海目前的中小尺寸面板技术仍略嫌不足,故鸿海可能计划藉由对夏普进行营运支持,藉此要夏普对上述新工厂提拱技术援助。
放不下联日抗韩,延续眼球计划
除了战略的考量因素外,对于鸿海来说,与夏普之间多年形成的“战略”关系也是让郭台铭对入股事|件“放不下”的原因之一。
NPD Display Search分析称,此前鸿海和其之前投资入股的面板厂商奇美之间,已经与夏普建立了许多策略性联盟。
比如,鸿海已经是夏普液晶模组组装的代工制造商,夏普通过技术授权将其UV2A光配向技术授权给奇美,并曾经帮助奇美改善其在台湾的7代和8代线光配向产能爬坡进程。
又如,鸿海承接夏普的液晶电视代工业务订单,奇美供应一些不能由夏普生产的液晶面板给夏普的液晶电视。这种现象在夏普将其8代线改装成金属氧化物生产制程和10代线产能利用率降低之后渐渐增多。
另外,鸿海是苹果iPhone和iPad的主要整机组装商。同时,夏普也是iPhone和iPad的一个主要面板供应商,两者曾经在一起紧密合作以解决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生产和技术问题。鸿海还是索尼液晶电视的主要整机组装商,同时索尼也从夏普购买液晶电视面板,主要是夏普10代线生产的40英寸和60英寸面板产品,然后将面板提供给鸿海的电视组装厂进行组装。也就是说,夏普和鸿海在索尼液晶电视产品项目上具有间接合作关系。
台湾产业链分析师表示,苹果与三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夏普生产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用中小型液晶面板的龟山第1工厂实际上已成为“苹果的专用工厂”。从这个意义来说,夏普应该站在苹果阵营,而片山却故意靠近三星,期望构筑和两大阵营的等距离关系,这一点让曾经希望“联日抗韩”的郭台铭感到有些不解,多少心里也有一些怨气。
不过,不管鸿海的态度如何,在Display Search中国区研究总监张兵看来,鸿海是否能重新入股夏普,主要看鸿海面板消化能力。
眼球计划没有持续动作,需要日本企业的面板技术。无论夏普还是JDI,仍有技术优势。
“鸿夏恋”死灰复燃,是否修成正果
市场预期,随夏普债务危机升温,双方破镜重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鸿海之前公布的重大内容,鸿海与夏普于2012年3月27日签订合作契约,双方约定有效期间为3年,预计今年3月26日到期。由于日本液晶面板大厂夏普(SHARP)深陷债务危机,惊传可能裁员6000人,也让外界预期鸿海向夏普出资、援助财务危机的机会提高,可能让“鸿夏恋”最终得以修成正果。
根据日本媒体东洋经济Online(Toyokeizai Online)20日报导,郭台铭3月13日在深圳接受日本杂志“周刊东洋经济”独家专访时透露了有意向夏普提出出资等营运支持的提案,且预估最快将会在3月份内向夏普及其主要往来银行(瑞穗银行、三菱东京UFJ银行)传达上述出资意愿。
鸿海表示,自2012年郭台铭董事长以个人名义入股日本堺十代厂,短短一年,堺十代厂就扭转连续几年巨额亏损的局面,在2013年即转亏为盈,2014年也是持续获利;郭董事长身为大股东,更将自身可获得的股东红利,全数发放给同仁,大大激励日本员工的士气。
郭台铭曾表示,投资夏普本社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参与”经营,而鸿海对于合作计划,从来并不仅限于投资,而是包括技术授权转移等,更多元的合作。鸿海指出,期待[投资双赢]的局面,目前堺十代厂稼动率维持健康水平,并成功与鸿海其他客户合作,由鸿海引进新的市场渠道,表现十分亮眼,未来堺十代厂将持续保持获利。
鸿海指出,堺十代厂成功的经营,就是鸿海投资、参与经营的最佳典范。在11屏3网2云4G新时代中,鸿海身为全世界最大的科技服务业龙头,提供客户IIDM-SM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将会是所有科技业最佳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