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路原理图中,变压器通常用字母T表示,如用“T1"表示编号为1的变压器。常用的变压器在电路原理图中的符号如下图所示。
普通低端变压器型号的名称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称,用字母表示;
第二问他:功率,用数字表示,计量单位用伏安(VA)来表示,但RB型变压器除外;
第三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
变压器型号中主称部分字母所表示的意义见下表.

中频变压器的型号通常也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用数字表示主称;
第二部分:用数字表示尺寸;
第三部分:用数字表示级数。
中频变压器和部分的字母和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见表3-6

例如:TTF-2-1型中频变压器表示该变压器为调幅收音机用磁性瓷芯式中频变压器,外形尺寸为10mm*10mm*14mm,用于中波第一级。
当变压器有多个输出绕组时,输出端通常用不同的颜色的引出线表示不同的输出绕组,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与各输出电压通常都在变压器表面采用标签的方法标出。
变压器检测时,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变压器的外貌来检查其是否有明显的异常,如线圈引线是否断裂,脱焊,绝缘材料是否有烧焦痕迹,铁芯紧固螺丝是否有松动,硅钢片有无锈蚀,绕组线圈是否有外露等。
<绝缘性和检测 >
用兆欧表(若无兆欧表,则可用指针式万用表的R*10k挡)分别测量变压器铁芯与初级,初级与和次级,铁芯与各次级,静电屏蔽层与初次级,次级绕组间的电阻值,阻值应大于100MΩ或表针指在无穷大处不动,否则,说明变压器绝缘性能不良。
变压器和绕组之间及绕组和铁芯之间的绝缘电阻可用500V或1000V兆欧表(摇表)测量,可根据不同的变压器选择不同的摇表。一般电源变压器和扼流圈应选用1000V摇表,其绝缘电阻应不于1000MΩ;晶体管输入变压器和输出变压器用500V摇表,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若无摇表,由也可用万用表的R*10KΩ档,测量时,表头指针应不动(相当于电阻为∞)
<线圈通/断的检测>
将万用表置于R*1挡检测线圈绕组两个接线端子之间的电阻值,若某个绕组的电阻值为无穷大,则说明该绕组有断路性故障.电源变压器发生短路性故障后的主要现象是发热严重和次级绕阻输出电压失常.通常,线圈内部匝间短路点越多,短路电流就越大,而变压器发热就越严重.当短路严重时,变压器在空载加电几十秒钟之内便会迅速发热,用手触摸铁芯会有烫手的感觉,此时不用测量空载电流便可断定变压器有短路存在.
<初,次级绕阻的判别>
电源变压器初级绕阻引脚和次级绕阻引脚通常是分别从两侧引出的,并且初级绕阻多标有220V的字样.次级绕阻则标出额定电压值,如15V,24V,35V等.对于输出变压器,初级绕阻电阻值通常大于次级绕阻电阻值,且初
<空载电流的检测>
将次级绕阻全部开路,把万能表置于交流电流档(通常500mA档即可),并串入初级绕组中.当初级绕阻的插头插入200V交流市电时,万能表显示的电流值便是空载电流值.此值不应大于变压器满载电流的10%~20% .如果超出太多,则说明变压器有短路性故障.
<直流电阻的检测>
由于变压器的直流电阻很小,所以一般用万用表的R*1Ω档来测量绕阻的电阻值,可判断绕组有无短路或断路现象.对于某些晶体管收音机中使用的输入,输出变压器,由于它们体积相同,外形相似,一旦标志脱落,直观上很难区分,此时可根据其线圈直流电阻值进行区分.在一般情况下,输入变压器的直流电阻值较大,初级多为几百欧姆,次级多为1~200Ω;输出变压器的初级多为几十~上百欧姆,次级多为零点几~几欧姆.
<各绕组同名端的判别>
在使用电源变压器时,有时为了得到所需的次级电压,可将两个或多个次级绕阻串联起来使用,采用串联方法使用电源变压器时,进行串联的各绕阻组同名端必须正确连接,不能搞错;否则,变压器将被烧毁或者不能正常工作.判别同名的方法如下:
按照如下图所示在变压器任意一组绕组上连接一个1.5V的干电池,然后将其余各绕组线圈抽头分别接在直流毫伏或直流毫安表的正负端.接通1.5V电源的瞬间,表的指针会很快摆一下,如果指针向正方向偏转,则接电池正极的线头与接电表直接线柱的线头为同名端;如果指针反向偏转,则接电池正极的线头与接电表负接线柱的线头为同名端.

另外,在测试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若电池接在变压器的升压绕阻(即匝数较多的绕阻),则电表应选用最小的量程,使指针摆动同幅度较大,可利于观察;若变压器的降压绕组(即匝数较多的绕阻)接电池,则电表应选用较大的量程,以外免损坏电表.
2.接通电源的瞬间,指针会向某一个方向偏转,但断开电源时,由于自感作用,指针将向相反方向倒转.如果接通和断开电源的间隔时间太短,很可能只看到断开的指针的偏转方向,而把测量结果搞错.所以接通电源后要等几秒后再断开电源,也可以多测几次,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