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富士康
首先是公认最讽刺的观点:机器人不会抱怨工作环境不佳,也不会闹自杀。或许所有有关剥削劳工的负面形象与新闻也将随之而去。
另一种较中肯的看法是:富士康将可为全球制造业带来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中国的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那么在机器人全面取代劳工后,中国还剩些什么呢?
当然,中国还有其它的优势:庞大的制造设施基地、既有的供应链网络,以及约十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但如果世界最大的合约制造商打算引进机器人,你可以想象其它的制造商也将会跟进。为了保持竞争力,小型EMS公司必须符合成本。
对于真的真的很想将制造业外移至海外的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让机器人开始工作,就不必再担心劳动成本了。然而,这样做并不能增加工作机会。我们一直听到如何使制造业回流的种种讨论,其背后的真正用意不就是为了要增加工作机会吗?
至少在美国,增加就业机会才是关键。不过,最近一个电视节目强调美国制造业合格工人短缺的问题。这种观点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在失业率持续攀升的情况下,怎么还会有工作断层的问题?
首先,美国制造业的确还存在许多工作机会--Alcoa Inc.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这家公司还面对找不到所需人才的问题。近来,入门级的制造业工作必须懂得三角学以及高精确设备的校准等技能。而现有的求职人员不是条件太好(Alcoa并不需要电子工程师)就是资格不符。制造业员工最好至少要有社区大学或机械工程学位的背景。
此外, 无法满足就业需求的大学教育体系也是问题之一。还有,培训员工的成本又是另一个问题。当然还有来自中国的竞争威胁。如果工作环境动荡不安的问题解决了,就真的能够取得进展吗?事实上,真正的问题还出在一个容忍侵犯人权的环境。同样地,如果移除了人为的因素,是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未来在这方面将会取得进展,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到,在他们的国家以外还有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西方公司在中国生产产品,他们所制造的产品也为当地人民打开通往世界其它地方的一扇窗。中国无法独立于经济真空下。但很讽刺的,因应工人动 乱的问题以及虐 待工人的指控,最快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摆脱掉这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