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大中华区业务总监林建诚 |
AMD大中华区业务总监林建诚表示,嵌入式工控领域最大的特点是少量多样,虽然ARM芯片本身在功耗、价格上有优势,在软件层面却需要花大成本来开发,而XX86产品借助在PC端强大的系统优势,软件方面可以方便的进行移植,针对像工业板卡那样强调定制的产品,X86芯片将更有优势,而且随着近几年技术的发展,X86架构的芯片在集成度上越做越高,功耗也越做越小,在价格方面也基本接近高端ARM产品了,相信X86架构在嵌入式领域将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英特尔占据X86平台8成市场份额
据了解,英特尔与威盛发展X86嵌入式平台已有5年以上的时间,AMD则在2002年并购Alchemy半导体公司及2003年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NS)的信息家电芯片部门,获得Geode处理器产品线,在接收2家厂商既有客户后,顺势切入X86嵌入式平台市场,进而与英特尔、威盛三分全球X86嵌入式平台市场天下。
英特尔目前在PC和笔记本电脑市场上是无可争辩的处理器平台领导供应商,但它意欲称雄嵌入式应用市场的野心也可谓是路人皆知,因为英特尔在计算机市场的增长潜力已不大,而嵌入式应用市场远大于电脑市场,因此很自然地英特尔将下一个市场增长点放在了嵌入式市场。
目前英特尔在该领域的主要产品是X86架构的Atom处理器平台,占据X86平台8成的份额。该平台的主要优势有三:一是计算、控制和处理能力很强;二是客户在PCX86架构下开发的资源不会浪费,可以重复利用;三是生态系统非常成熟,熟悉X86架构CPU编程的工程师资源比较多,而且市场上可资利用的现成工程资源也比较多。
2007年,英特尔在全球范围内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嵌入式集团,中国区也组建了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的销售集团。除此之外,英特尔还放弃了Xscale处理器,通过出售基于ARM构架的Xscale处理器,避免了自己在X86和ARM构架上左右互搏的尴尬局面,从而将整个产品线统一到X86构架上来。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英特尔对于嵌入式市场的重视。
通过制定USB3.0标准,与OSDL(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IEEE802委员会和PCIExpress等行业标准组织展开合作,并承诺为客户提供七年生命周期支持等举措,英特尔进一步完善了其在嵌入式领域的生态系统。
AMD嵌入式战略主打三个方向
AMD APU在嵌入式领域的表现可以说可圈可点,自从收购ATI后,AMD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既能做CPU又能做GPU的厂家。结合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AMD推出APU产品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目前AMD推出了G系列和R系列的APU产品。
新一代AMD处理器R系列APU,融入了AMD第二代“Bulldozer”CPU技术和AMD Radeon7000系列显卡的功能
所谓的APU,就是在一颗芯片上融合了CPU和GPU,带来一个完整的、全功能嵌入式平台。AMD去年发布的G系列是世界首款嵌入式APU,采用的是基于“Bobcat”核心的低功耗x86CPU,为嵌入式系统实现重大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可能。而全新一代R系列APU在一个异质多核嵌入式处理平台中,将“Bulldozer”架构的CPU和离散级的具备DirectX11的AMD Radeon7000图形融为一体,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和显卡性能,达到嵌入式技术上的新高度。
其中R系列APU是新一代的AMD处理器,融入了AMD第二代“Bulldozer”CPU技术和AMD Radeon7000系列显卡的功能,无论独立GPU是否存在,其都具有卓越的显卡性能;其可以支持0到4台 独立高清显示器,或跨越一个四面板显示屏分布的单独视频馈送内容。通过向系统添加一个离散AMDRadeon嵌入式图形卡,独立显示屏的数量最高可增加到10台;另外结合了GPU并行处理的能力,使APU的并行运算能力大大提高;再加上AMDDAS1.0技术,增强了嵌入式系统的管理性、虚拟化和安全性。
与英特尔相比,AMD在嵌入式领域目前主要专注三个方向:
1.低功耗应用,
2.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
3.云计算。
据了解,在工控低功耗领域,AMD的份额已经超过了英特尔,显示需求一直是AMD主打的方向。林建诚表示,AMD不会像英特尔那样推出一系列的产品线,AMD会先对产品市场做精确的定位,再集中优势资源推出相关的产品。“产品线太多,更新太快的话,客户会跟得很累。”而这次的R系列的产品,主要就是针对数字标牌、娱乐游戏、POS机和自助服务系统及安保监控等领域。“从去年我们推出G系列APU以来,市场反应非常好,因此,我们会坚持这一布局走下去。”林建诚说。
此外,AMD非常注重合作伙伴的投资回报,比如在低功耗处理器方面,AMD的GeodeX800系列从2005年推出以来,一直到今天仍在工控领域有大规模的应用,而且AMD对类似比较老旧的处理器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这就保障了合作伙伴的利益可以最大化。这一点,对于工业用户来说,也保证了其资产投资。
威盛专注低功耗及精简型计算机市场
相比英特尔和AMD,X86阵营的台湾威盛电子一直低调耕耘嵌入式系统市场,目标锁定于低功耗、小型化和高整合的技术方向。威盛在2008年推出Isaiah架构VIA Nano处理器,本来想在上网本市场有所建树,可惜上网本市场雷声大、雨点小,被苹果推出的iPad平板电脑打的落花流水,加上英特尔也推出Atom处理器进军上网本市场,威盛出货量因为无法达到经济规模,近几年营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找寻突破点,威盛近2年开始将营运重心放在嵌入式系统市场,随着云端运算环境日趋成熟,威盛双核心VIA Nano及Eden处理器,不仅抢下戴尔小型服务器订单,今年更以低功耗及高性价比等特性,打开企业精简型计算机大门,在成功夺下被戴尔收购的慧智(Wyse)精简型计算机订单之后,40奈米双核心Eden处理器再勇夺惠普精简型计算机大单。
日前,威盛又宣布推出了一款具说是目前世界首款四核心pico-ITX规格主机,并支持3D视频输出功能。威盛这款名为EPIA-P910的主板不仅配备了其最新的VIA VX11HMSP,并集成了一块威盛出品的四核心E系列处理器。这款pico-ITX嵌入式PC平台仅信用卡大小,这无疑将极大地帮助研发人员突破空间对创意的限制。可以广泛应用于下一代超便携设备还,可以满足健康医疗,后勤以及车队管理等纵向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