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华为
我对于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国学生开放性(openness)颇感惊讶──中国有本土公司如中国移动(China Mobile)、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SGCC)、中国石油天然气(PetroChina)等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企业的公司,但中国学生还是热衷于于进入Apple、Google、 GE、Microsoft、Volkswagen等跨国公司任职。难道西方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太猛烈?
同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工程科系学生大多没有把Google、Apple放进理想雇主行列;事实上,在德国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雇主名单,并没有出现任何一家美国公司。日本的情况也很类似,由调查结果可见,Apple在日本学生的理想雇主排行榜上仅位居第十五,他们大多渴望进入日本企业任职。
这样的结果是反映德国与日本学生的眼光比较狭隘?还是他们就是比较容易受到“爱国主义”影响、认为本土公司就是比跨国企业来得好?这种浅显易懂的分析好象颇具说服力,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相信,德国与日本的调查结果是反映了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程度。
如果你的国家也有像是德国Audi、BMW、Siemens等大型企业,以及Franhofer、Max Planck等顶尖研究机构,你一定也会想待在离家近的地方。相反的,在中国还是比较缺乏能与美国获德国并驾齐驱的本土知名研究机构,也是因为如此,当地 工程师会渴望进入跨国公司。
不过华为(Huawei)是一个例外,这家新崛起的全球性电信设备供货商,代表着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显然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之一,因此成为当地工程科系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雇主,而且排名还在Google之前,并仅次于Apple。
PC制造商联想(Lenovo)也在中国学生理想雇主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我在北京遇见过的工程师们都对华为与联想的技术实力衷心赞赏。但说也奇怪,他们不太会想到另外一家中国电信设备大厂中兴(ZTE);有人说是因为中兴的产品品质没有比华为好,但也有人就是单纯对中兴没有时么想法。
中国第一大搜寻引擎百度(Baidu)以及最大的实时通信服务业者腾讯(Tencent,QQ),也在中国学生理想雇主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后者还是第一次进榜。这除了反映中国网际网络产业的快速成长,也显示当地服务业者如何以惊人速度推出新功能并取得新进展。
我遇到的每个中国产业高层,几乎都以当地网际网络公司推出新服务的速度作为中国科技创新潜力的例证。一开始,我不太能明白这一点,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不鼓励人民使用来自西方的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才让来自美国的网络服务业者在当地难以生存。
不过,Synopsys亚太区副总裁潘建岳(Jian-Yue Pan)告诉我:“跨国网络社交网站如eBay、match.com与Amazon (这些网站并没有被禁用)等无法在中国成功,是因为改变的速度不够快。”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网络服务业者是因为决策迅速才茁壮成长,他们对本地使用者的反应迅速回馈,这些本土业者能在一夕之间就做出改变,但跨国公司却需要三个月。”
汽车制造商也是中国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雇主,包括Volkswagen集团(拥有Audi、Porsche品牌),以及中国本土车厂一汽(FAW Group),后者生产包括轿车、巴士、轻/中/重型卡车以及汽车零件。拥有汽车已经快速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象征,因此中国的准工程师们也会认为进入汽车业会是职业生涯的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