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市场,SSD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知名固态硬盘制造商Renice中国区总负责人楚一兵对笔者表示,SSD不能仅仅看成一个存储产品,因为如果要做存储的话,成本太高,可以用传统的HDD来代替。SSD目前主要适合用于高性能的高端领域,追求更高的性能和传输速度。
Renice中国区总负责人楚一兵 |
此之外,不同的市场对于SSD的需求也有所区别。楚一兵介绍到,SSD产品最低端的是消费级市场,要求速度够快,同时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其次就是工业级市场,要求能够保证高低温下的可靠性;企业级则要求高带宽、高速度,每秒读写速度达到1Gb,一般采用PCI-E接口比较多;汽车领域的要求则是最高的,在汽车点火的瞬间,电流非常大,要防浪涌冲击。此外汽车电子还有很多规范,它的各种认证是最难做的,测试过程也非常复杂。军工的要求和工业级的要求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功能。比如快速删除,在几秒钟内删除所有数据。还有数据的安全删除,要求数据删除后不能恢复。
作为知名的加密磁盘(军用级别)及固态硬盘制造商,Renice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航空、航海、军事、国家安全机构、航空、工业及数据中心及个人电脑等领域。尤其在SSD领域,Renice针对个人消费级别的固态硬盘在欧美、日本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0年下半年,Renice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我们预计,固态硬盘在未来的2年内将会向个人用户普及,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用户量,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当成我们未来的市场重点。”楚一兵表示。
对于国内市场,Renice希望寻找一些对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客户。“我们的定位不是价格战,这样比较辛苦,而且品质无法保证。”楚一兵认为SSD真正量产的市场不是消费市场而是工业领域。目前Renice的客户涵盖了汽车领域的捷豹路虎、博世、工控领域的控创等诸多国际知名品牌。
Renice推出USB 3.0主控,支持多项创新
随着SSD传输速度的进一步提升,传统的SATA 2.0与USB 2.0接口正在逐渐被SATA 3.0接口与USB 3.0接口所取代。其中USB 3.0高速接口技术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s,也就是625MB/s,并向下兼容USB 2.0接口。SATA 3.0则提高到了6Gb/s,同时向下兼容SATA 2.0接口。目前英特尔和AMD都已推出了原生的USB 3.0芯片,而瑞萨,以及TI、祥硕、威盛等厂商均推出了各自的USB 3.0桥接芯片组。
Renice USB 3.0主控U3127
进入中国市场后,Renice先后推出了基于Sandforce主控的X3系列、基于Sandforce主控的最小固态硬盘70mm硬盘以及全球体积最小的50mm固态硬盘。近日,Renice又推出了自主研发的USB 3.0主控芯片U3127。据了解,2012年Renice会推出三款主控芯片:一款USB 3.0的主控,一款SATA的主控,另外一款是PCI-E的企业级的产品,针对企业级的用户,如数据采集。
作为传输接口,SATA 3.0与USB 3.0各有优势。USB 3.0的速度稍微低一点,但是在所有接口中是最小的,因此可以做得非常薄。既可以做成名片大小的移动硬盘,也可以作为内置硬盘使用。最高支持512G,可以做成比名片还小,最厚的地方是4.5mm。
目前Renice的USB 3.0芯片U3127已出工程样片,预计在两个月后量产。“第一次流片用的架构是ARM7,在很多功能上满足不了我们要求;后来我们增加了很多功能,比如断电保护,所以我们改成ARM9。”楚一兵表示,由于目前的主控厂商与市场往往是脱节的,因此最终做出的产品与客户需求相差甚远。事实上,现在基本没有一家专门的主控芯片上愿意为某一家厂商的需求来单独定制,除非事先商定采购多少量,并愿意支付研发费用。相对来说,Renice的目的并不是卖主控,而是为他们的产品和大客户服务,这是Renice与其它主控芯片商最大的不同。
据介绍,Renice针对USB 3.0芯片做了很多新的功能和创新:一种是空间加密,在硬盘中选出一部分空间来做加密,用任何的工具和扫描方式都找不到,通过一个热键和密码输入才会显示。另一种是把数据在硬盘中做成虚拟光盘形式,可以读取,不能删除。此外,还在原生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断电保护的功能,支持热插拔。
SATA短期内不会被取代,未来趋势是PCI-E
楚一兵认为,USB 3.0会很有市场,尤其是在汽车电子中普及,但不会取代SATA。事实上,目前Renice的客户主要还是需要SATA 2.0而非SATA 3.0,除了消费领域,在汽车、工控领域目前SATA 2.0已经够用,转SATA 3.0的需求并不是特别迫切。特别是类似控创这样的大公司来说,一旦要转换,需要经过所有客户的认可,转换代价非常高。
2011年,SATA国际组织刚刚宣布发表SATA-Express以及SATA μSSD标准,其中的μSSD实际上是一个主控+Nand Flash晶圆封装在了一起,这款产品将使用新的引脚,使产品能做成BGA封装形式的单个芯片。μSSD标准使用统一的引脚,第一次统一了接口。SATA μSSD标准产品最大的好处是,对比现有的固态硬盘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接口”进而能做到体积更小,更轻薄,是适合移动设备的嵌入式存储解决方案。著名闪存设备厂商SanDisk日前就发布了SATA μSSD标准iSSD产品。
楚一兵认为,μSSD现在市场需求还不大,而且价格也比较高,比普通的SSD要贵1.5倍左右。另外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办法替换,如果坏掉的话进行更换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此外,从制造成本角度来考虑,μSSD虽然省钱,但是它必须占据大量的资金来做库存,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只需要3000个μSSD,但是至少要预定10万个才会生产。相对来说,2.5寸标准的SSD就不存在这种风险,因为芯片都是标准件,用多少就可以采购多少,所以成本就可以做得很低。
楚一兵最后表示,SATA 6Gb也将是一个过渡性的接口,目前SATA-Express和雷电接口的速度都已超过了6Gb,未来的趋势是把SSD做到笔记本或平板电脑中,直接采用PCI-E的接口。虽然现在PCI-E的要求比较高,价格也很贵,但未来做成芯片后成本就会降低。